[首頁][史前美術][中世紀美術][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藝術][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拉菲爾前派及唯美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新藝術][野獸派][表現主義][未來派和立體派][達達派和超現實主義][新造型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節構主義和普普藝術]

 文藝復興時代(Renaissance)
    十五世紀初期在義大利興起。後來遍及全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深入了生活每一層面。十四世紀時,學者認為西方藝術走衰退已有一千年,他們懷念古代(400 B.C-400 A.D.) 的希臘、羅馬的藝術與文學。開始鑽研古典時代的文學、建築和雕刻。文藝復興是古典藝術的再生;也是中世紀藝術的反動。中世紀藝術主要關心宗教和死後的生活,而現世的生活遭到忽略。中世紀的美德,不再被盲目接受。人們開始對許多事情發生疑問,並尋求答案。這種新的精神是「人文主義」是整個文藝復興的推動力。意味古代美術及文化的復活,新的生活誕生,這種的氣氛是彌漫於生活中的每一層面。在封建制度下中世紀的歐洲,最有勢力的是那些王室,貴族及騎士。到了十三、四世紀,商人及平民的勢力掘起,社會的經濟也漸漸為他們所把持。那時的義大利半島正位於東西洋的貿易要衝,東邊的印度,波斯用馬和駱駝運來了歐洲人喜愛的香料,經小亞細亞到東地中海裝船,運到了義大利半島的港口再分銷歐 洲各地。

1096年歐洲各國與阿拉伯人及波斯人為了宗教及經濟利益,而發生了第一次的十字軍東征。之後的一百七十多年,西歐各國共發兵了十次。每一次發兵,以威 尼斯為首的義大利半島之各港口,就成為了這些大軍出征前最後的補給站。他 們大量的向威尼斯商人購買糧草馬匹,武器及租用商船。一次又一次的征討,讓 那些貴族耗盡了財產,只好開始向賺飽了錢的威尼斯商人貸款,抵押土地及給 予各種的特權。越是打仗,威尼斯商人賺得越多,無怪有些史學家認為,威尼斯 商人為了自身利益,一再地向羅馬教皇及西歐王侯遊說出征。
十字軍東征的結果,西歐各國的聯軍終於被拿著彎刀的阿拉伯聯軍給打敗了。西歐各國貴族賠了錢也失去了權力,取而代之的就是那些賺飽了戰爭財的商人及平民。由這些商人及平民所掀起的文化藝術運動,就是西洋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就是"再生"之義,既是從沈悶,封閉的中世紀封建社會進入了一個自由,進取、快樂,富變化的平民為主的社會。在人文主義及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激勵之下,這一時期的繪畫藝術也呈現出了一片新生的朝氣,構圖富變化,色彩鮮明,線條也自由奔放了起來。

紀元14世紀--

初期文藝復興
人文主義的精神,始於文藝復興運動開始前一百年,文藝復興之父-喬托是第一個把宗教裡的聖者,配上樹林景色,穿著百姓衣服的畫家他脫離中世紀宗教美術而開始建立新的繪畫風格。

文藝復興時期並不是人人都能受教育去上學,喬托畫了這些圖解故事,就是要讓貧窮沒有唸書的人也能了解聖經故事。像右邊那幅就是耶穌誕生,耶穌誕生在馬槽中,天使也飛來祝賀,而因為壁畫時間久遠,顏色都顯得脫落斑駁了。

聖嬰誕生  喬托1320


佛羅倫斯派
十三世紀初,身在拜占庭帝國中的藝術家及學者,由於受到了東方土 耳其人的騷擾,紛紛帶著貴重的希臘文獻及藝術品,從君士坦丁堡向 西亡命至義大利,並定居在繁榮的義大利半島的各商港中,其中包括了西恩那城(Siena)及佛羅倫斯城(Florence)。來到西恩那城的拜占庭藝術家依舊從事著他們的藝術工作,但受到義大利半島的自由氣息的影響,他們作品的新興風格與中世紀的傳統精神已大不相同,於是 揭開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序幕。那些開風氣之先的西恩那畫家,稱 為"西恩那派"。但西恩那派沒維持多久就被中義大利的大都市佛羅倫斯城(Florence)所代替了。請參考下兩圖:

             

    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且利1485  

   春天     波提且利 1481


前期文藝復興
早期中心在佛羅倫斯特色為發展出透視法則及明暗對照的實體表現法。

文藝復興時代盛期
鼎盛期中心在羅馬十六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在羅馬。此時文藝復興時期終於開花結果。三個最重要的藝術家都來自佛羅倫斯。
文藝復興時代後期

北部中心在威尼斯當時的義大利畫家是在木板上畫蛋彩畫,威尼斯是北義主要城市,接觸到法國在帆布畫油畫的新技法。威尼斯畫家的宗教畫,不表現禁慾般的嚴肅人物,而是微笑的漂亮少婦與時麾的青年,樂觀主義是威尼斯的重要特色,色彩明朗豔麗、光線柔和。

                      最後的晚餐(壁畫)      達文西1498

文藝復興盛期

  

  •  
  • 蒙娜麗莎的微笑(畫板)
  • 達文西 1503-6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文藝復興盛期

 創造亞當(壁畫)   米開朗基羅1508-12

 

最後的審判(壁畫)

米開朗基羅1534-41

 

 椅上聖母子  拉斐爾1514

 

 

結婚畫像

范艾克1434

 

 亞當與頁娃   提香1550

大衛像   米開朗基羅1501-04

 

矯飾主義 Mannerism
義大利藝術家從沒完全接受過哥德式藝術。由於他們本身的古典藝術環境密切,且受到東方的影響也較大。文藝復興的雕刻不再表現聖人與天使,人像看來也更有生氣。從羅馬帝國亡後,十五世紀的多那太羅之青銅裸体「大衛像」,是第一個獨立於建築外的圓雕作品。十六世紀的米開蘭基羅的大衛像(如上右圖),幾乎是一個充滿力的超人。這是完美揉合了古典時期的形式美與深刻的宗教情緒。

十五、十六世紀在荷蘭、佛蘭德斯和日耳曼也有文藝復興運動,從神秘的哥德式傳統形成繁瑣而細膩的寫實主羲。此地缺乏希臘羅馬的古代文化傳統,長期處於中世紀基督教教條支配;地理條件比南歐氣候嚴酷、土地貧瘠,生活簡樸重實際,深入觀察生活本身及大自然,特色為忠實坦率的描寫。

十六世紀中葉時,第一個具國際色彩的歐洲新繪畫風格,稱為「矯飾主義」。特色為人物造形不自然地拉長曲扭,無組織的平面空間取代透視法。厭惡教會及貴族之間的爭權,捨棄描寫完美崇高的主題,注重技巧和細節的修飾。此時重要畫家丁多列托。十六世紀末,文藝復興風格幾乎被矯揉主義取代;同時巴洛克藝術也開始產生。

 

 

版權申明
西洋美術史部分因授課作為教育用途之故而作整理,並不做為任何商業之用。所使用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其著作權均屬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若有不當引用之處,煩請撥冗告之,特此申謝!

圖片來源網址:http://fineartfile.idv.tw/list1.asp?num=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