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美術
早期基督教藝術是指在羅馬的地下墓窟( Kata-Kombe)中的繪畫。約為l00-420 A.D.。作風多屬田園的、象徵的、悲苦的。地下墓窟的繪畫裡,耶穌不是具有神性的升天後的耶穌,而是人間的苦悶的預言者。
紀元4世紀--
初期基督教美術
拜占庭美術
從羅馬帝國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開始( 330-1473 A.D.),就是東羅馬帝國的藝術。當被土耳其人滅亡之後,拜占庭藝術繼續在希臘及巴爾幹半島和俄羅斯等地流傳。拜占庭帝國是宗教政治的帝國,其藝術是為了榮耀基督,充滿象徵主義。嵌瓷的特色為裝飾的、平面樣式化,善用光輝耀目的顏色,無意表現實體及空間感。五光十色的鑲嵌壁畫及金色背景,使人陷入精神恍惚的宗教境界。
拜占庭的浮雕人物特色是造形憔悴纖細,與早期基教的苦行主義有關。佈基督教為國教之後,早期的地下藝術便告結束,從被迫害的逐漸走向握有權柄的宗教藝術了。
羅馬式美術 西元第八世紀晚期及第九世紀初,法蘭克人的查里曼大帝(Charlemagne)征服了大部份的歐洲。到了第十世紀的奧圖大帝(Otto the Great),有意使他們轄內的教堂、修道院和學校等運築,都一律模仿古代羅馬的樣式,因此乃有「羅馬式」之稱。是各種風格的綜合,主要表現在建築上。代表作始於十一世紀的米蘭,然後在西歐各地傳開。標準典型為厚重、結實、方形而矮胖。 羅馬式的雕刻幾乎是裝飾建築用的浮雕,作品生硬粗糙。由於羅馬式教堂的窗子都很小,相對地牆面就顯得較大,便利用這些牆壁來繪製描寫聖經故事的壁畫。在風格上是追隨拜占庭的「精神藝術」之傳統,關心如何引起觀者的宗教情緒。 |
|
哥德式美術 哥德式建築的三個典型特色是:
第一所哥德式建築,是第十二世紀法國的聖德尼( St. Denis )教堂。哥德式的雕刻都是附屬於建築,特別是教堂的建築,其人物造形纖瘦修長是受拜占庭的影響。柱子和門板沒有一處空著,刻滿了聖經中的人物,及來自異教傳統神話裡的魔鬼。其風格有希臘式的美感,不同於拜占庭藝術的僵硬衰弱。比其他中世紀美術柔和化,一方面也是民眾信仰形態的轉變,雕像從壓抑的感情轉為溫暖和平氣氛。如大量聖母像之出現。最盛期的哥德式雕刻,在法國達到最豐碩的成果。 |
|
版權申明
西洋美術史部分因授課作為教育用途之故而作整理,並不做為任何商業之用。所使用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其著作權均屬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若有不當引用之處,煩請撥冗告之,特此申謝!
圖片來源網址:http://fineartfile.idv.tw/list1.asp?num=182